時論-遭質疑的科學研究體制
德國大物理學傢玻恩一次希望好友愛因斯坦幫忙,推薦一位傑出俄國物理學傢得到研究資助,愛因斯坦的回信說,「隻要有一次閃失,我推薦瞭一個二流的物理學傢,就會喪失我所有的影響力,再也不能幫助任何人瞭。」
愛因斯坦寫信的二次戰前,科學研究得到社會支持資源很少。二次戰後,情勢丕變,原因無他,二戰中科學研究成果的原子彈和雷達,發揮瞭巨大力量,戰後各國莫不卯足全力投資科學研究,此一趨勢近70年,至今未衰。
如果以愛因斯坦的標準來看,如今在做科學研究的,不要說二流,恐怕20流的也在其中,這些工作的貢獻影響不計,但科學研究的表象和意義,卻已迥然不同。
科學研究表象的變異,上個禮拜英國《經濟學人》封面專題揭露瞭一些。《經濟學人》在《科學是如何走錯瞭路》的專題中指出,1個著名基因研究公司的專傢,曾探究53項發表的指標性癌癥研究,發現其中隻有6項的實驗結果可以再現,另一全球知名大藥廠的研究也發現,67篇有類似重要性的科學研究結果,隻有四分之一可以複製成功。
文章引述一個頂尖計算機科學傢的憂慮,因為他領域中75%的研究論文都沒有什麼價值,更令人吃驚的是,在過去10年中,8萬名病人進行臨床試驗所根據的研究論文,因為錯誤或有瑕疵,後來論文都被撤銷。
長久以來,科學之所以成功,主要來自它「實證的可以複製」,如今這個正字標記的出現問題,其實正是因著二戰之後,科學受到過多資源支持,吸引瞭過多研究者廁身其中,激烈的競爭與愈益嚴峻的評鑑制度,如《經濟學人》的專題所說,不但不能帶來良好的品質控制,反倒造就出一個爭名逐利的機制,爭取研究教職是原因之一,名聲和獎項也有推波助瀾之效,科學研究早已是標準的俗世行當。
然而科學研究中人,沉浸於科學往日美好形象,多仍有科學研究造福人類的崇高理想,對科學研究的心態,依然是資源愈多,成果就愈好的正向思考。
事實上回顧過去100年,公認20世紀物理科學最輝煌成就的量子力學,卻是產生在沒有國傢社會大力支持科學的一個年代,而一般認定科學研究成功,需要自由開放環境的說法,如果面對前蘇聯物理科學的輝煌成就,可說也言不成理。
回顧我們抗戰期間的西南聯大,其所創造的近代學術教育歷史佳績,卻是成就於一個資源困頓,幾無國際交流的環境之中,再看前蘇聯科學輝煌時代的論文,大多是用俄文發表,近年日本連續得到諾貝爾獎的科學工作,也多係日本科學體制不那麼國際化年代,在日本國內完成,無一不顯出當前流行科學研究的仰賴資源與國際化,隻是陳腔濫調。
科學研究體制走到今天,可說「積重難返」,難以回頭,其中的重重問題,除瞭最近《經濟學人》的提出質疑,科學專業期刊如《自然》雜誌,其實已經討論瞭多年。
別人怎麼做,並不必然就是我們應該或可以學習的榜樣。因著歷史背景淵源,我們其實沒有歐西社會對於科學的懷疑土壤,自「五四」以降微電腦定量充填機,我們有的是一個迷於科學萬能的心態,歷久彌堅,至今未去。
科學研究在二戰後之所以得到眾多資源,一言蔽之,有利可圖也。然而現今的科學研究以及發表體系,雖不能說千瘡百孔,但由實證思維到具體運作,確已是問題深重。
國傢社會資源的投入研究,除二戰以降功利回饋的著眼,研究對於文化思想的創造啟蒙,也是關鍵。我們現下爭逐論文數目,滿足排名指標的思維,不但造成瞭社會資源錯置,尤其面對近代科學「簡近線性」思維的困境日蹙,一味跟風逐潮,除無法建立起自有標準的學術承傳,錯失瞭我人文化「整體觀照」的真正創造力量,恐怕才是最可嘆息的。(作者為科學文化工作者)
(中國時報)
中時電子報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佈的文字、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。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手工餅乾成型機服務時,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瞭解,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:
請勿重覆刊登一樣的文章,或大意內容相同、類似的文章
請不要刊登與主題無相關之內容
發言涉及攻擊、侮辱、影射或其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、社會正義、國傢安全、政府法令之內容,本網站將會直接移除
請勿以發文、回文等方式,進行商業廣告、騷擾網友等行為,或是為特定網站、blog宣傳,一經發現,將會限制您的發言權限或者封鎖帳號
為避免留言系統變成發洩區和口水版,請勿轉貼新聞性文章、報導或相關連結
請勿提供軟體註冊碼等違反智慧財產權之資訊
禁止發表涉及他人隱私、含有個人對公眾人物之私評,且未經證實、未註明消息來源的網路八卦、不實謠言等
請確認發表或回覆的內容(圖片)未侵害到他人的著作權、商標、專利等權利;若因發表或回覆內容而產生的版權法律責任將由使用者自行承擔,不代表中時電子報的立場,請遵守相關法律規範
違反上述規定者,中時電子報有權刪除留言,或者直接封鎖帳號!請使用者在發言前,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,謝謝配合。
饅頭成型機
- Feb 03 Sat 2018 19:38
手工餅乾成型機 請問有推薦的機械廠商專門在做麵包成型機嗎?
close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